杨老追悼会确定,离世前状态曝光,摔跤酿大祸,翁帆或早有察觉
您可能还不知道,就在这几天,一位科学巨匠的告别仪式牵动了无数人的心。
这位103岁老人的离去,看似突然,实则早有征兆。而最了解内情的,莫过于那位陪伴他走过风风雨雨的身边人。

说起来真是让人唏嘘,就在老人家走前半個月,他还精神矍铄地庆祝了自己的103岁生日。
当时在场的人都记得,老爷子不仅行动自如,还当场挥毫题字。谁曾想,仅仅过了18天,这位看似硬朗的老人就永远合上了双眼。
这种突如其来的变故,任谁听了都会心头一颤。

不过在外人看来突然的事,对最亲近的人来说或许并不意外。
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关键细节:老人最怕的就是摔跤。家里有长辈的都知道,年纪大的人这一摔,可就不是小事了。

展开全文
据知情人透露,杨老先生在百岁寿宴后确实不慎摔倒过,这一摔直接导致脊椎骨裂。
这次意外让他住院一个半月,回家后也一直在静养。那段日子里,他的夫人翁帆可谓是寸步不离地照料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照顾老人期间,翁帆把会客时间把控得相当严格。
不管来访的是何方神圣,只要谈话超过一小时,她都会客气地请人离开。这种细致入微的照顾,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。

更难得的是,在关键时刻翁帆总能稳住大局。
老人家曾经两次面临生死关头,都是她当机立断签字手术,这才化险为夷。这种魄力和担当,连多年的老友都竖起大拇指。

说实话,杨老先生能如此长寿,生活质量还保持得这么好,翁帆的功劳确实不容忽视。
她的照顾已经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,这种日复一日的付出,最是难得。

自打那次摔倒之后,杨老先生就很少公开露面了,夫妻二人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。作为最了解他身体状况的人,翁帆或许早就预感到这一天终会来临。

让人心寒的是,老爷子走后,网上居然还有不少风言风语。
说这些话的人,恐怕连杨老的生平贡献都没认真了解过。要知道,能在八宝山办告别仪式的,那可都是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人。

中科院院士葛墨林说得在理:“杨先生为祖国做了很多事,只是他自己不愿意说。”这句话可谓是一语中的。现在家喻户晓的科大少年班,就是杨老向国家建议设立的。

新中国成立初期,百废待兴。
杨老虽然身在海外,却始终心系故土。他不仅在美国四处演讲筹款,后来更是卖掉自己的房产,捐出全部积蓄,协助清华成立了高等研究院。
这份赤子之心,天地可鉴。

葛墨林院士自己就曾深受其益。
在与杨老交往的过程中,他发现这位科学巨匠向来是“只做不说”。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回国后,他一直在默默为祖国奉献。
这种不计名利的付出,才是最可贵的。

说到外界对杨老的误解,除了忽视他的贡献外,还有人低估了他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。
在物理学史上,杨老可是能排进前五的顶尖学者。这个评价可不是随便说说的。

自从他再婚后,外界总是把目光聚焦在年龄差距上。其实深入了解就会发现,这段姻缘背后另有隐情。清华的同事曾说,前妻去世后,杨老先生过得很是孤单。


杨老先生自己也坦言,一定要再婚。
因为他见过老友在妻子离世后孤独度日的场景,深有感触。而翁帆的出现,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缺。更重要的是,她的容貌与故人颇有几分神似。

有意思的是,杨老先生还曾劝过翁帆,说自己走后希望她再嫁。
当时翁帆还为此不高兴,觉得这是不够爱她的表现。这种真情流露,恰恰说明两人之间的感情是真挚的。

尽管外界议论纷纷,但两位当事人的心声最能说明问题。
他曾动情地说:“翁帆是上帝给我的最后一个礼物。”而她则回应:“他给了我一个很纯净的世界。”这样的相互珍惜,难道不是爱情最好的模样吗?

关于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爱情,翁帆在早前的采访中已经给出了答案。
从崇拜到爱慕,这本就是很自然的情感升华。杨澜的那次专访,可谓问出了许多人的心声。

当年婚讯传出时,记者还特意跑去采访翁帆的父亲,本想捕捉些反对的声音。
没想到翁帆父母早就理解并支持女儿的选择。原来早在很久以前,翁帆心里就装满了对杨老的仰慕。

这段“君生我未生,我生君已老”的感情,确实让不少人难以理解。
但要我说,如果把杨老换成当下更知名的公众人物,大家的接受度可能就完全不同了。有网友说得妙:要是雷军或刘德华要娶你,是不是就容易理解了?

杨老先生曾在给翁帆的信中写道:若我先走,望你擦净眼泪去爱值得的人。
而在他离世后,翁帆在讣告中回应:“有你多年的陪伴,我何其有幸。”这种双向奔赴的感情,早已超越了世俗的眼光。

记得杨老先生在一次采访中说过,他相信再过三四十年,人们终会明白他和翁帆之间是一段纯粹的罗曼史。时间会证明一切,也会沉淀出最真实的情感。

他的一生,恰似人类群星闪耀时的一颗璀璨星辰。他期盼的“天光大亮”,我们终将见证。

评论